大普机械网 >> 玉石

玉米机市场疲软创新驱动势在必行混色机

2022-09-09

玉米机市场疲软 创新驱动势在必行

时下,一年一度的农机产品市场销售旺季已经来临,然而,从各地市场反馈的情况却疲态尽显。通过调查,再一次感受到了今年我国玉米收获机市场的无情与冷清。据各地经销商反映,在往年这个时候,前来洽谈定机者已经有相当数量,可今年,前来询价和定机者还不及往年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今年的玉米机市场不是一般的冷。

关于导致上半年国内玉米机市场疲软的原因,经过与经销商、一线营销人员及部分农机手等业界人士的交流与分析,大家比较认同以下观点:

首先是受玉米收购价格大跌的抑制。去年全球玉米市场严重产能过剩,国际玉米收购与销售价格大幅度下滑,直接导致国内玉米收购价格遭遇滑铁卢。加上往年政府采取的最低保护价托底收购的政策没能落实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广大农民对未来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或者继续种植玉米的基本信心。而且,当前国家正在实施推进供给侧改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政策,并明确提出了分五年实施的“粮改饲”工程,今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至少减少1000万亩,由此可以预见,年内玉米收获机市场需求大幅度缩水已成定局。

其次是受排放标准切换的影响。2016年是我国农业装备行业开始执行国三排放标准的第一年,虽然对于拖拉机、麦稻类收获机等关联产品均受影响,但唯独对于玉米收获机行业的影响程度更大更深。这是因为玉米收获机作为后起之秀,刚刚进入市场发展期,市场体量原本是最小的,但去年全行业却积压了2万多台国二机型没能卖掉,其影响程度较拖拉机和小麦机要大得多。当前这2万余台老款国二库存机已成为行业多数企业挥之不去的梦魇,去库存已经成为他们今年最大的“政治任务”。各企业急于“去库存”而推出的大幅度低价倾销举措则更进一步激活了用户买涨不买落的等待观望情绪。

第三是受国二升国三切换过程中一些误导宣传的影响。在国二升国三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去库存”的需要,此前一直违心的向消费者灌输国三新款机型尚未得到市场大面积和高强度的考验,质量不一定过关等诸如此类的误导性概念,致使消费者对国三新款机型缺乏认知与信心,因而抱有等待观望心理,导致国三新款产品也很少有人问津;而处于供给侧的生产销售企业也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种下的恶果自己吃。

此外,补贴资金过于紧缺也是导致今年玉米收获机市场低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多数地区补贴资金严重透支和“寅吃卯粮”情况下,各企业营销团队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补贴资金问题,在安排资金使用的序列上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解决原有国二款旧机型库存的“去库存”问题。因为若一旦搭不上今年补贴资金这趟“末班车”,大批国二机库存将真的成了他们永远无法抹去的“心疾”。迫于巨大的库存压力,亦或是出于谨慎考量,业内不少企业要么根本就无暇顾及新产品研发,要么不敢轻易的安排新的生产计划,从而便造成市场上出现间歇性新款产品的空白。这种状况反映到市场则是满眼的旧机型虽然便宜却少有问津者,而真正对新款机型有现实需求的用户却由于挑选不到自己中意的新产品而继续等待观望,从而也就白白辜负了市场的大好春光。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审慎分析认为,尽管今年上半年的玉米收获机市场异常低迷,但也并不能轻率的给全年市场妄下结论。笔者预计,随着当下夏收前购机繁忙时节的渐渐离去以及各地购机补贴秩序的常态化,下半年,我国玉米收获机市场或将迎来一个不大不小的购机高潮。但是,就玉米收获机行业而言,未来将迎来一次较大的行业震荡和“洗牌”,而且,创新驱动将成为行业未来的发展主线,我国玉米收获机行业或将从此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从产品需求端分析,市场刚性需求因素犹在。尽管受到去年玉米收购价格大跌的打击,农民种植玉米作物的积极性有所消减。但作为玉米主产区的黄淮海地区的适宜作物选择余地并不很大,夏季种植小麦已是雷打不动的现实,秋季也只有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比较适宜,若选择改种棉花,也同样遭遇价格因素的袭扰,若选择种植大豆,又因其产量与价格所限,其收益还远不及玉米,因此,继续种植玉米仍将是多数地区农民朋友的无奈选择。即使考虑国家“粮改饲”工程等种植结构的调整因素,相对于全国10多亿亩的超大体量而言,其影响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就目前我国玉米机收率来看,截止到2015年,全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率63%,而小麦机收率已经达到95%,水稻的机收率也接近80%。玉米的机收率在三大粮食作物中是短板,要达到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提出的“力争到2020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其中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达到80%以上”的目标任务,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刚性需求均是支撑国内玉米机市场企稳的主流因素。

从市场供给端来看,市场有效供给尚有缺口。如前所述,基于供需两侧(即生产厂家与玉米机用户)对国三新款产品的性能、价格等多重要素的不信任,双方在新款国三机型的接受上均会采取格外小心谨慎的态度,这就决定无论是用户对国三产品的选购动机抑或是生产企业对与国三款产品的产能安排,都不会迈出较大的一步。从目前玉米收获机企业上游的发动机厂家供货情况看,业内主机厂一次订购国三发动机数量过百台的屈指可数,其余厂家大都不足百台甚至少到几台,而且也多是用作前期适配性实验,对于批量上市压根儿就心中无数。据此预计,全年行业新款国三产品总产量顶多不会突破2万台。另据行业权威机构测算,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各企业利用切换前库存的国二发动机新生产的国二新款整机(动机)总量不足1万台,再加上年前剩余的2万台左右的老款国二库存,市场上有效的供给量总计不足5万台之间,与正常年份6.5万台的市场总容量相比,还存在至少1.5万台的缺口,约占需求量的23.08%。据此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玉米收获机市场有可能由滞销转旺,局部市场甚至可能出现结构性断货现象,尤其是全行业不足1万台的2016新款国二型产品极有可能出现“一机难求”的抢手局面。从从产业发展格局分析,行业洗牌已在所难免。目前我国玉米收获机行业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最大的隐忧在于创新力不足。产能过程最容易引发市场低价倾销,创新力的缺则是导致行业同质化竞争的罪魁祸首;而低价倾销与同质化竞争的结局一定是全行业共同的厄运。这次“去库存”现象就是行业同质化竞争早已种下的恶果,只不过是这次国二升国三与补贴资金短缺的交集进一步促使其提前引爆而已。在此双重打击之下,那些热衷于追求行业位势与市场占有率、一味地盲目上产能搞扩张、靠所谓外延式发展而放松甚至忽视对市场风险管控的激进企业,一遇到诸如上述情形的市场突变,势必将企业推到风口浪尖。大量的产品售不出去而积压在库,不仅要背上沉重的资金包袱而负重前行,甚至还有可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使企业直接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此时已无力进行新产品、新业务的投入与开发,更无暇顾及谋划和培育企业未来的发展能力。而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始终着眼于企业内功的培养与修炼,不盲目跟风和片面追求占有率;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和技术引领,紧紧围绕差异化竞争,重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研发,渐渐聚储了企业后续发展的潜能和优势。因而,他们不仅能够从容面对和轻松度过当下的这场行业洗牌危机,而且极有可能因此而获得快人一步的先发优势,成为此次行业洗牌的直接受益者。

从行业未来发展态势来看,创新驱动已势在必行。目前,各个行业都在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次国二发动机排放标准切换与补贴资金短缺双因素的重叠,更进一步将玉米机产业的结构性改革推向了刻不容缓的境地。就供给侧改革的内容而言,玉米机行业不仅只是“去产能”、“去库存”的问题,而且更紧迫和最急需要破解的是创新力不足这类深层次的问题。玉米收获机行业要持续稳健发展,必须首先从产业结构、产品机构调整优化着眼,从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去同质化”着力,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以用户需求导向,踏踏实实地进行产品研发,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管用好用的好产品。在这方面,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比如,要打通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最后一公里”,籽粒收获技术亟待向成熟化迈进;根据国家“粮改饲工程”的产业发展要求,加快研发玉米穗茎兼收秸秆打捆一体化复合式作业机械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因此,希望业内企业在经历过这次“去库存”的切肤之痛后能够痛定思痛,认真反思,彻底从这次“去库存”的痛苦磨难中汲取教训,并从经营思想上彻底戒除浮躁跟风、贪多求大的传统思维,摈弃粗放式、同质化竞争的发展模式,切实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矢志不移的走差异化、可持续化和创新型发展之路。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永葆青春活力,才能任凭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诚能如此,对于企业自身的持续稳健发展乃至整个玉米机行业的优化升级都是一大幸事。

厦门瑞时通用设备有限公司

维康视界(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中山市东凤镇振康五金加工场

山东绿丰肥料有限公司

邢台市品冠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银丰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七都休闲农庄有限公司

泌阳县华阳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台州市路桥威荣建材有限公司

大连市中山区丰祥电控设备厂

友情链接